請替孩子找回「動覺專注力」
2017/10/3 上午 07:56:06
靜不下來、做事沒耐心? 請替孩子找回「動覺專注力」 文/陳珮雯、許家齊 攝影/劉潔萱 坐不住、拖拖拉拉、功課寫超久、寫字就手痠, 許多看似分心的行為,其實是因為孩子的「身體能力」不佳, 也許不是孩子過動,而是我們偷走了孩子可發展身體能力的遊戲。 「身體的能力」是什麼?有比升學考試必需的英語、國語、數學、科學等能力還重要嗎?我家小孩身體很健康,還需要「身體的能力」嗎?事實上,「身體的能力」和小孩最基礎的學習力,也就是專注力息息相關。前橋明點出了現在日本的「小一班級崩壞」問題,愈來愈多小一生容易出現專注力不佳、情緒煩躁、不耐久坐等現象,探究原因,除了睡眠不足、早餐不足,還有就是運動不足,因此他在日本大力鼓吹父母帶著孩子進行大量的「戶外遊戲」,透過能運用身體大動作的遊戲,提升孩子「身體的能力」。 台灣的兒童發展專家、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廖笙光(光光老師)也提出了「孩子要先能動才靜得下來」的主張。他說,許多令父母、老師困擾的問題,如孩子老是坐不住、扭來扭去、安靜不下來常跑跑跳跳,或是一寫字就手痠、功課寫超久;動作慢吞吞、搞不清狀況老要別人唸或是拖拖拉拉等,其實都和「動覺的專注力發展」有關係。 為何孩子需要動?透過動作刺激大腦連結才會專注 從兒童發展的角度來看,專注力需要培養視覺、聽覺、社交和動覺四大能力,「其中的動覺最容易被忽略。」廖笙光指出,所謂的「動覺」指的是運用身體的能力,可以精確的掌控身體動作,發展出良好的動作協調性,在學習運用身體的過程中,大腦與身體協調,孩子在動作同時學習組織順序、整合計劃,形成專注力。 從大腦發展的面向來看,亞東紀念醫院臨床心理師黃雅萱表示,處理身體動作就是在處理學習,幼兒期的動作發展需要跑、跳、滑、盪、旋轉、搖、爬。就算是滑也有很多種滑行方式,盪也是,左右盪、前後盪,三百六十度盪,用手盪,站坐或雙人盪。大腦透過多元豐富的動作刺激,才可以學習更多,神經連結發展更快。上小學以後的孩子,除了要慢慢精熟這些動作,還要從這些動作基礎上,進行更為冒險、挑戰的遊戲或是運動。 體能愈佳的孩子,注意力愈集中 運動身體等於是在運動大腦!這是《聰明學習靠運動》的作者,也是研究運動與大腦的權威醫師—國際知名的精神科醫師、哈佛醫學院精神科臨床助理教授約翰.瑞提(John J.Ratey,MD)的研究發現,學童每天一小時的溫和或激烈的運動,對記憶、專注力和教室內的行為都能產生正面的效果。 約翰.瑞提在書中指出,體能愈佳的孩子,注意力就會愈集中。他在書中提到了一項日本的研究,只要連續十二週、每週進行兩至三次三十分鐘的慢跑,就能改善大腦的執行功能,但重點必須在跑步之外結合一些需要用到協調功能的活動,例如球類運動。 運動除了對一般孩子的認知功能有幫助,對注意力缺失(ADHD)兒童更能協助其專注力發展。他認為,治療ADHD兒童最好的處方之一就是「架構嚴謹」的運動。包括跆拳道、武術、芭蕾舞、花式溜冰、體操、攀岩、騎越野單車、激流泛舟、玩滑板等,除了消耗體力,這些運動需要用到複雜的動作技巧,可以啟動一系列掌管平衡感、時機感、排序、後果評估、轉換、修正錯誤、小肌肉協調、抑制以及專注力的腦區。極端一點的來看,具挑戰性運動關係到一個人的生死存亡,從事這些運動的同時,必須避免自己受傷,能激起「戰或逃反應」所需的專注力。(整理/陳珮雯) 作者:許家齊 (親子天下雜誌93期) 2017-09 玩的同時,大腦正在練習專注 身為兒童心理師,我們在臨床上會設計一些團體或是治療方案,希望可以促進小孩的專注力,坊間也有許多關於專注力的潛能開發課程,但孩子在遊戲當中就能自然發展出專注力。多數的孩子,只要提供能促進它發展的遊戲空間,並允許他自由探索、遊戲,其實不需要因為專注力問題走進治療室。 你看孩子在公園玩,看起來好像沒在動腦,其實他的大腦卻一直在運作。 例如溜滑梯,他要注意首要抓哪,腳要擺哪,如果溜滑梯是大型坡道的設計,他必須使用全身的力量來「協調」,進而「控制」身體力量來滑、煞、停。如果攀爬網上有人剛好擋在他手要上去的地方,他要思考如何調整,前額葉就開始計劃下一步要怎麼走。在遊戲過程中,他的大腦已經處理了好多事,做了好多次注意力練習。 注意力議題近年非常熱門。研究顯示一般孩子如果在學習前做動態活動,對於接下來的靜態學習有所幫助。在注意力有狀況的孩子身上,我們更看到,適當的體能活動、遊戲,可以減輕注意力缺乏的情形。臨床上我們常給父母的建議是,每天早晚,或是安排固定一段時間,讓孩子至少一天有半小時或一小時的戶外活動。 介入太多,扼殺孩子玩的能力 遊戲是孩子的本能,天生就會,如果你的孩子連玩都不會,就要有些擔心,有可能是內在焦慮,或是遊戲中曾有些負向經驗 例如在遊戲場自由探索時,前腳剛上去、後面的照顧者就緊接著說:「危險喔!不行!」孩子在自由遊戲的過程中,一直被打斷,他都還沒感覺腳踏多高、還沒發現身旁有甚麼東西時,他的大腦已經被叫回,而且是在一個比較緊張的狀況。連大人都知道,在緊張的狀態時很難學習、工作,孩子也一樣,當大腦緊繃,他只有害怕跟負向情緒。 我在遊戲場經常看到有些媽媽不斷的介入或干擾孩子遊戲,譬如有些媽媽會說:「趕快蓋一個城堡,蓋啊!桶子上有圖案,就照著蓋,你不會蓋、我蓋給你看!」不停地催促,使孩子沒有空白、自由思考的時間,他只能不間斷的一直學東西,這樣的孩子到了一個新的遊戲空間,若沒有父母在旁指揮,他反而不知道該怎麼做,竟然變得「不會玩」! 父母要放手讓孩子去玩,玩就是玩,不要給評價,讓孩子自由探索很重要。運動或冒險性遊戲會提升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分泌量,有助孩子大腦認知功能的運作。 文章出處: (親子天下雜誌93期) 2017-09 圖片來源:http://www.juimg.com/shiliang/201510/ertong_758264.html